第282章 办法-《红楼如玉君子》
第(2/3)页
“什么!?”众位官员都大吃一惊,没有比他们这些盐官更加的知道,这官盐被劫走的后果。
官盐被劫走,也就意味着有一大片的地方没有盐,盐这个东西就像粮食一样,不是凭空就冒出来的,也不是什么时候想要,就什么时候能有的。
现在凤朝制盐方法用的都是:煎熬法,其工序为先制盐卤,然后熬盐。
先将以咸泥置漏碗中,待其咸质沥尽,乃用铁锹掘出,堆积于漏碗四周,此谓淡泥,亦称生泥。堆积既多,遇天气晴和或西风劲吹时,用担箕挑至盐田间,重铺田面,让海水流入盐田,其盐份即被淡泥吸收,日晒风吹,水汽蒸发,盐份吸引而上,田面色白如霜,故称白地(即盐huā)。
等着盐田泛白后,以两手压平拖刀腰,依拖刀之架,倒退而行,将田面的浮泥刮起成片。刮起之泥,干湿不匀,日晒使干,再由两人背拽搔扒,反复抄动,使其干松。泥皆干松,便由两人对引裁板,使泥土集成一直线形,每线相距约3.5米,以便于挑土,这个过程大多由妇孺操作。
然后将咸泥兜入土箕,肩挑至土基〖中〗央,堆积如阜,称为泥蓬,压使极坚,成尖锥形,使雨水不致渗入,随时扒入漏碗,担水沥卤,此谓泥堆。将漏碗的底,先铺以一层干藁或棱毛,再将泥蓬的咸泥放入,使之与口平,用两脚踏实,更以爬覆平整,光洁如镜。
等着这些完成后,用担桶自渠中汲取海水,倾注漏碗,隔数小时或半日,盐卤由漏底经草藁或棱毛淋入竹管,泻至卤缸。卤缸满后,用卤吊汲取,倒入担桶,挑藏于他缸或卤桶,以便煎熬之用。
煎熬的过程很简单,先用铁盘煎盐,铁盘为长方形,由厚约一寸的铁块3~8块合成。接合处以石灰填塞。架于尖灶之上,再用带形竹篾编成的,围在铁板四周,竹内外及竹与铁盘接合处,亦以石灰涂抹,这谓砌盘。铁盘的一端靠近火门,其后端灶上。尚有余地,则纵向排列铁锅2~4口,称为温锅。
盘砌成后,将卤从卤桶用竹溜泻入盘中,同时注满温锅,便将柴火投入火门开煎。温锅内的卤烧熟后,交换吊入盘巾,再把冷卤注入温锅。如此反复进行,盘中盐卤水分蒸发,盐份渐次结晶,再加高温度,使盘中苦卤全部熬干,此时盐已制成,用盐锹抄入箩中。煎一盘约用1.5~2.5小时。如此连续煎熬,昼夜不绝火。到第四日以至第十日始行熄火,称为一造。
一造的日致,各灶都有一定期限,由场官确定。熄火后即将铁盘拆卸,以后再煎,重砌新盘。一担卤可熬盐10公斤。其盐含有多种杂质,味涩苦,色微黑,费用高,产量低。
若是官家用的盐,或者是送到皇宫里的盐,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,去除涩苦。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就更高了!
林海最初的时候,也不是没有想过改用更加现代先进的板晒法和滩晒法,可是在实地的考察了一下后,林海改变了自己的主意。
这煎熬法虽然麻烦是麻烦了一点,但是全家老少都能齐上阵,都能得到工钱,最底下的盐工的生活还是非常苦的。因此看到这种情况,林海果断的闭嘴了,他改进了方法,得利还是盐商,而不是这些最底下的盐工,说不一定,还会打破这种以往的平静了!
就是因为这种繁琐的制作方法,因此这原料虽然有,但是一时半会儿的却又不能变成能吃的盐,于是要是官盐被劫走的话,事情就大条了!
陈大人这个时候也不敢摆谱了,他和林海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,要是出了什么事情,林海通过背后家世的活动,或许会没事,那他了,盐官领头了,这不正好是替死鬼吗?因此连忙恭敬的问道:“那依林大人的意思,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?”
林海看了陈大人一眼,沉声的说道:“还能怎么办,敌人在暗,我们在明。只能通知那些运商自己小心,顺便吩咐沿途的知府知县多加注意,要是江南的盐再被人劫走的话,那这事情可更大了!”
第(2/3)页